一座城,半城湖——解码银川打造国际湿地城市路径宁夏银川市阅海湿地秋景(10月22日无人机拍摄)。金秋十月,在“塞上湖城”银川市,各城市公园、湖泊湿地秋意盎然、景色宜人。10月25日,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在迪拜召开的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宣布,银川市荣获全球首批“国际湿地城市”称号。
此次大会,全球共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。我国占6个,分别是银川、海口、哈尔滨、常德、常熟、东营。银川作为我国西部唯一一个城市获此奖项。从“七十二连湖”的历史胜景,到近代排水造田、填湖盖楼,湖泊相继消失;从恢复植被、保护湿地,到形成水不断流、绿不断线、景不断链的湿地生态屏障;再到如今依托湿地建设休闲公园,让“月湖夕照”“汉渠春涨”“连湖渔歌”“南塘雨霁”等湖泊景观重现……银川湿地不仅留下了许多老人儿时的记忆,也记录着年轻一代绿色发展的探索路径。
从塞上江南到“梦里水乡”在清代《宁夏府志艺文》卷21“闲说连湖七十二,沧波深处聚鱼多。不知罢钓何村宿,一棹青苹欸乃歌”中,是“七十二连湖”最早的出处。
清乾隆年间的“七十二连湖”,最南端到了今天的连湖农场。如今的阅海公园,在当时也只是西湖的一部分。一些水面在千亩以下的小湖,如西门桥的鱼湖,城西南角的宝湖等,即便未统计在内,银川也有二三十个大湖,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宛如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,塞上江南、鱼米之乡因此得名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,银川平原的湖泊群日渐萎缩消失。至本世纪初,湖泊湿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.7万公顷锐减到1.2万公顷。城内外千亩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十多个,而且彼此相隔甚远、水源枯竭、灌排不畅、生态退化。
今年68岁的邵宝岩是地道的银川人,中山公园里的银湖曾是他儿时玩耍的地方,湖光潋滟、沙鸥翔集的美景定格在记忆中。上世纪60年代,填湖建房首先从兴庆区民族街、西门开始,居民楼、宾馆、办公用房一点点侵蚀着银湖。“如今的中山公园不足当时的三分之一。
”邵宝岩说,20世纪90年代,湖滨街的拖拉机修配厂、西门桥外的眼科医院等,都建在湖泊上。人们曾将湿地视作农业生产的一大害,用排水沟消灭了连成一串的湖泊。
连湖、张亮广湖、校场湖、长湖等知名湖泊相继消失。随着城市建设,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、城市建设抽取地下水,银川市地下水位逐年降低。1996年之前,银川老城的4条环城路之外,浅层地下水距地表仅1米多。
事实上,即便被留存下来的湖泊也亟待恢复和保护:被誉为“七十二连湖”中最金贵的宝湖,因缺乏保护,景观规划无序,湖泊淤积严重;华雁湖泥沙淤积、水体浑浊,被称为“乱河滩”;西大沟、银新干沟、平二支沟等12条长达94公里的“龙须沟”,让周围居民“叫苦不迭”……水喊脏、人喊苦,脆弱的生态环境,迫切需要高速发展补上“重要一课”。保护湿地成为城中人的“家事”“家脏了、乱了就得收拾,这不光是‘面子’问题,还关乎‘里子’,也就是老百姓在这里生活得舒不舒适、高不高兴、幸不幸福,还有这扇门打开,别人愿不愿意进来的问题。”银川市林业局局长陈志鑫告诉记者。
修复、清淤、扩湖、植绿……昔日暗淡无光的“珍珠”不仅开始大放异彩,还逐渐实现了大小湖泊间的互联互通,成为一条翡翠缎带,集防洪、排水、生态、景观、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。七子连湖、华雁湖、海宝湖、小西湖和阅海等十余个重要湿地相继被连通,修复水系32公里,形成水面1700多公顷,成为市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带和风景线。鸣翠湖、宝湖、月牙湖、南湖、章子湖、孔雀湖等湖泊、沼泽湿地的扩湖整治、退田(塘)还湿和水系连通等项目建设,恢复湿地面积5000多公顷,新增湿地面积800公顷,恢复湿地植被300多公顷。
“依托大小湿地,我们建成了一批以湖泊、水系为主体景观的公园绿地,人与自然亲近、水与鸟类共生,打造出了市民休闲的后花园。”陈志鑫说,治理只是第一步,传承保护和造福于民还需久久为功。每个清晨和傍晚,宝湖公园、海宝公园、丽景公园等人气爆棚,休闲娱乐、健身锻炼,人们各取所需、各有所乐,为湿地公园赋予了文化内涵,让保护湿地成为城中人的“家事”。目前,全市湿地面积5.31万公顷。
全市有自然湖泊、沼泽湿地近200个,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、沼泽20多个。已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、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、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。刷爆朋友圈的“银川蓝”,外地客商眼中的“湖城印象”,成为每个银川人最拿得出手的“家乡名片”。
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十分之一自2009年以来,银川市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约34.5亿元,将湿地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每年区、市两级拨付经费350万元左右。目前,市区湿地率已达10.65%,湿地保护率达到78.5%。银川湿地成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-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。
每年秋去春来,这些南来北往的忙碌“客人”总能为城市带来“惊喜”:红嘴鸥回迁阅海湿地栖息,鸬鹚第一次出现在贺兰县如意湖……阅海、鸣翠湖、宝湖等湿地鸟类种群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35%。目前,银川湿地共有野生鸟类239种,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、中华秋沙鸭、白尾海雕、小鸨、大鸨5种;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;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Ⅰ级保护的有1种;Ⅱ级保护的有5种;Ⅲ级保护的有8种。
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59种;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34种。制度先行,银川市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,对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,对典农河及其连通湖泊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100米区间红线,对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根据面积的大小,划定了50至100米不等的区间红线,规定除公益项目外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。自2002年以来,银川市区空气湿度从30%提高到了目前的50%。
资料显示,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13.03亿元,其中,物种生产价值为5.48亿元。在放大生态效益的同时,银川市合理利用湿地资源,大力发展湖泊湿地生态旅游、湿地水生植物种植、湿地水产品养殖和傍水住宅等湿地经济,以湿地资源利用为特征的绿色生态型产业的兴起,成为银川重要的经济增长点。人在城中,城在湖中,不光是城市一景,还在改变银川人的现在和未来。(记者徐佳敏实习生刘娜)。
本文来源: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-www.hefeifanyi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