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绿色时报3月9日报道(记者丁洪美刘泽英)3月2日,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中国代表处开展合作,将《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应用指南》及《IUCN自然保护地治理指南》中文版正式引入中国,希望借力国际经验,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。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,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自然保护手段之一。
在保护濒危物种、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同时,自然保护地还支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,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和高度重视。根据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,目前全球已成立超过20万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,覆盖了超过15%的内陆及超过3%的海洋。自1956年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建立以来,经过60年的发展,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目前,中国已建成8000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,包括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风景名胜区等。
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,而十三五规划则把坚持绿色发展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。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在确保生态红线、建立生态屏障等方面,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
国家林业局一直都十分重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,此次支持IUCN自然保护地指南的中文翻译出版,也是为了更好地将国际方法与指标引进中国,希望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工作能够与国际接轨,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管理水平。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孟沙说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自然保护地治理、管理和立法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博士说: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管理、分类等工作,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与积累,形成了一套完整、科学的指南体系,并已经作为国际通行标准被联合国、许多国家及环保组织采纳。
《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应用指南》全面总结了全球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史、命名和特点,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六大类,并系统地阐述了每个类型的显著特征、主要目标和管理特点及要求等。《IUCN自然保护地治理指南》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《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应用指南》的基础上,对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梳理。
本文来源: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-www.hefeifanyi.org